admin@jinyanggs.com
16000475398
admin@jinyanggs.com
16000475398
本文摘要: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见证中国破解世界治沙难题9月11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幕。
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见证中国破解世界治沙难题9月11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幕。记者邓华摄内蒙古杭锦旗淖尔村的吴直花在收获沙漠中种植的甘草种子(9月3日摄)。
记者邓华摄这是内蒙古杭锦旗位于库布其沙漠边缘的生态林区(9月2日摄)。记者邓华摄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生态事业部职工在库布其沙漠中利用螺旋钻法种植沙柳。用这种方法30秒可种下一棵树,成活率达65%以上(9月3日摄)。记者邓华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毛乌素沙地绿意盎然(9月7日摄)。
记者邓华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工扎草方格固沙(2007年10月19日摄)。记者王鹏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泉林场工人在养护治沙植物(5月16日摄)。记者李然摄宁夏彭阳县生态恢复效果良好(2014年7月14日摄)。据了解,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开展生态移民工程,移民迁出区退出土地达到1200多万亩。
记者王鹏摄陕西吴起县县城新貌,山川沟壑被绿色覆盖(10月13日摄)。记者邵瑞摄从黄河伏寺湾前穿过的陕西沿黄公路延安段(8月9日摄)。
记者邵瑞摄陕西吴起县合沟流域实施的生态扶贫造林工程让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衣(2016年10月13日摄)。记者邵瑞摄工人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内运输苗木(2013年7月11日摄)。
发游客在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湖景区游玩(7月11日摄)。记者王晓摄工作人员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集数据(7月12日摄)。记者王晓摄甘肃武威市天祝县境内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6月16日摄)。
记者范培珅摄在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民勤沙生植物园,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在仿真固沙灌木固沙试验区测量数据(2016年11月21日摄)。记者范培珅摄甘肃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的王天昌(右一)和家人一起去治沙(2016年11月22日摄)。
记者范培珅摄新疆且末县防风治沙站工作人员在修整防风障(2014年10月6日摄)。记者江文耀摄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常青(左一)与学生在塔中植物园进行植物耐碱试验(2016年9月1日摄)。记者江文耀摄7月9日,车辆行驶在绿植守护的新疆塔里木沙漠公路上。
记者申宏摄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目前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土地的健康,决定着水、粮食和气候的安全,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防沙治沙就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为应对全球共同的顽疾,《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996年生效,成为关注土地问题的第一个全球性公约,我国在公约生效当年就加入。公约生效21年来,十几次缔约方大会,196个国家和地区的推动,合作机制日渐完善,阶段性目标愈发清晰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2017年第13次缔约方大会的接力棒交到中国手中时,中国已是全球治沙尖子生,中国的治沙奇迹引发世界关注,中国的治沙理念和方案,正在推动世界防治荒漠化进程。
本文来源: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www.jinyanggs.com
申明:如本站文章或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